《人間清月》閱讀報告
6A 張嘉賢

書名︰《人間清月》
作者︰小思
出版社︰獲益出版社

  讀完這本小思早期的散文集,不難察覺到作者對人生的執著,對社會的關懷,對祖國的愛護。這本作品分為四個主題,分別是:「逝去的春風」--描述作者對已故師長及朋友的感情;「一屋陽光」--作者表達對現今社會的不滿及期望;「寂寞的門神」--敘述作者遊歷異國的所見所感,從而抒發她的愛國情懷;「書林擷葉」--書的評論。

  作者在書中描述了不少與已故師長的感情,如《逝去的春風》、《朗朗校歌聲中》、《悲慟和歉疚》等篇,也有不少對已故朋友的懷念,如《記住何紫》、《死亡,別狂傲》等。讀完這幾篇文章,我深深地明白到人生並不在乎長短,最重要的是要活得有意義。能夠對整個社會作出貢獻,固然值得欽佩,如文中所述的侶倫先生、三蘇先生、唐君毅先生等,他們對香港文壇所作出的貢獻,令人景仰。就算是身分低微,所做的並不是轟天動地的事,然而只要全力以赴,用心去做,不論結果怎樣,這樣的人生也稱得上是有意義,值得讚頌。現今香港社會,許多青少年百無聊賴,會考過後,白天睡至日上三竿,晚上就到「狂野派對」,日日如是,晚晚如是。他們以為自己活得非常充實,其實他們心靈空虛,做人毫無目標,簡直是浪費生命。做人不能夠只顧自己開心,還要令別人快樂,這樣的生命才有價值。

  篇章的字裡行間不但流露出作者對故人的感情,還抒發了對社會的期望。在《吃迷幻藥的人》、《誤會》、《火》等篇章中,作者道出當時社會的弊病,從而提出希望社會歸於平靜的訴求。而在《一屋陽光》當中,作者更直接表達出嚮往平淡的心聲。筆者認為,在金錢掛帥的香港社會,要歸於平淡,絕非易事。在功利主義的影響下,人們爭名逐利;返璞歸真,對香港來說,絕對是一件好事。人們為了金錢,造成不少糾紛、衝突,逐漸在社會上形成戾氣;人與人之間再不禮讓,人類漸漸成為金錢的奴隸。回歸自然,至少可以減少戾氣,人們的感情也可變得更加真摯。

  七、八十年代,中國剛經歷完殘酷的文化大革命,作者是知識份子,當然有莫大的感觸,在文字之中流露出種種複雜的家國情懷,不足為奇。作者在「寂寞的門神」一節中,透過記述遊歷外國的經過,表現出她對中國又愛又恨的感情。愛,因為她是中國人,所以熱愛祖國;恨,她恨中國的軟弱,弱得不能自保。《寂寞的門神》一文中,作者記述在日本看中國版畫;在文章後段,作者寫的是無奈的感受,分明是中國的藝術,卻要放在異國。另外,在《有陽光的倫敦》、《新鮮》、《路過倫敦》中,作者更道出英國醜陋的一面,為中國辯護、平反。其實中國人的性格絕不比外國人差,只可惜中國二十世紀初期,國勢薄弱,不敵外人,被他們醜化。而中國的道德規範亦因西方思想的傳入而日漸受到忽視,故此作者不得不維護中國。

  作者以細膩的筆觸,抒發她真摯的情懷。她對人生、社會和國家都存有一份執著,而這份執著正正是現代社會所缺乏的。我們青年人都應向作者學習,關懷國家,泛愛親仁,好好裝備自己,準備為未來的社會作出貢獻。